数字转型与“十五五”信息化规划(48页PPT)

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与“十五五”信息化规划编制的核心关系,结合政策导向、行业实践与技术趋势,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本质、规划编制方法及实施路径,为企业平衡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提供指南。

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规划定位明确,协同互补而非替代。信息化规划以IT部门主导,聚焦管理提升,侧重效率优化、流程规范,核心是“支撑业务”;数字化转型规划由战略与投资部门牵头,覆盖企业全局,聚焦业务重构、模式创新,核心是“引领发展”。二者需衔接互补:信息化规划为数字化转型奠定技术基础(如数据采集、系统集成),数字化转型规划为信息化明确升级方向(如数据价值挖掘、生态构建)。以鞍钢集团为例,其“智慧鞍钢”规划既通过信息化完善ERP、MES等系统,又依托数字化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“无人化工厂+协同生态”的双层目标。

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重构企业竞争力,需多维度突破。本质上,数字化转型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(云计算、大数据、AI等)实现“三个重构”:业务模式上,打通全流程数据流动(如宝武钢铁“四个一律”,实现操作室集中、运维远程);商业模式上,从产品销售转向服务增值(如钢铁企业构建“电商+供应链服务”生态);核心竞争力上,以数据为新生产要素,驱动智能决策(如华为“五个转变”,推动组织、文化、方法适配数字化)。实践中,企业可采用“整体推进”或“重点突破”模式:前者如美的集团,以数字化战略为核心,构建云原生架构与DevOps体系;后者如中钢邢机,聚焦轧辊成本核算痛点,实现单支轧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。

展开剩余84%

“十五五”信息化规划编制面临七大挑战,需创新应对。挑战包括:数字成为新发展要素但企业认知不足、信息技术应用泛化导致边界模糊、传统产业转型临近天花板、动力转型(技术向新动能转化)机制缺失、信息化“新动能”定位未普及、新旧认知冲突(如信息化vs数字化)、数字化实施难度高于信息化。对此,规划需把握八大关键因素:一是顶层设计,从数字化视角挖掘新价值(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);二是商机挖掘,转向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(如用户画像驱动精准营销);三是基础设施升级,以云计算为核心搭建弹性架构(如阿里从传统IT向云上IT转型);四是深化两化融合,打造“新能力”(如通过贯标实现生产智能化);五是生态构建,以客户为中心形成协同平台(如构建供应链数据共享体系);六是治理衔接,整合传统IT治理与数据治理(如元数据管理、数据质量管控);七是组织变革,调整信息化机构职能与人才结构(如设立CDO岗位);八是角色升级,CIO需从技术管理者转向业务赋能者。

行业实践与政策导向为规划提供明确参考。政策层面,工信部“两化融合”、工程院“新一代智能制造”等战略均强调数字化基础作用,要求企业将数字化纳入总体战略。行业案例中,宝武钢铁通过“制造无人化、管理精细化”实现降本增效,韩国浦项依托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升运维效率,均验证数字化转型价值。报告强调,“十五五”期间,企业需摒弃“技术替代”思维,以信息化夯实基础、数字化引领创新,通过“双模IT”(稳定系统+敏捷创新)平衡短期需求与长期发展,最终实现从“信息化支撑”到“数字化赋能”的跨越,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知识产权、数据隐私,只做内容的收集、整理及分享,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,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,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,如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,如对报告内容存疑,请与撰写、发布机构联系

发布于:广东省